2025年,方正县以“虾稻共作”的模式,推广了2万亩寒地小龙虾养殖,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蹚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乡村振兴新路。
方正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臧祥冬:
这里是方正县的寒地小龙虾养殖基地之一。金秋时节,这些活跃在富硒稻田里的小龙虾也迎来了丰收。您看,刚出水的龙虾个大肉肥、活力十足。通过生态养殖和技术赋能,昔日的低温劣势转化成了品质保障,让“冷资源”孕育出乡村振兴的“热产业”。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院长董宏伟:
稻田为小龙虾遮阴,而且稻田里的生物还能为它(小龙虾)提供饵料,小龙虾蜕的壳和排泄的粪便,对水稻又有好处,能够促进根系更发达。
在方正县马杰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对4000亩富硒稻田内的400万尾寒地小龙虾进行捕捞,再通过无人机运回基地进行分拣。
无人机导航员:
往北、往北,对,就(沿)这趟(条)线直走。
无人机操作手李艳兴:
省时、省人工、省力还快。小龙虾按照单体重量分为“小红”“中红”“大红”重量超过45g的业内称为“炮头”。
方正县马杰家庭农场农场主马杰:
九钱以上的就叫“炮头”,今年秋后价格已经达到80多一斤了。
这些高品质小龙虾主要销往哈尔滨、长春等周边城市,部分产品还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马杰家庭农场也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小龙虾产业链。
方正县会发镇党委书记赵长城:
现在每天的回捕量在3000斤左右,大概每天的销售收入在12万元。
与此同时,在方正县松南乡3000亩的寒地小龙虾养殖基地,养殖户冯国清看着刚出水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
方正县松南乡寒地小龙虾养殖户冯国清:
得有十来斤。
据了解,方正县与哈尔滨市农科院结成“院县共建”单位,从2022年开始尝试推广稻田养虾,从当初的十几亩试验田发展到现在2万亩规模,稻田养虾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态养殖和技术赋能,实现了“一地双收”。
方正县松南乡寒地小龙虾养殖户冯国清:
水稻(每亩)挣800、900元,小龙虾(每亩)额外又挣600、700元,啥也不耽误。
方正县马杰家庭农场农场主马杰:
养小龙虾之前,我的大米最贵也就卖5、6块钱(每市斤),养完小龙虾变成生态稻、虾稻米,现在12.8元(每市斤)在春天就已经预定销售了。
方正县松南乡政府乡长孙宇:
今年也培养了几个比较成熟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吸引、引领更多的农户参与小龙虾产业发展,让更多的农户有增收的效果。
方正县水产总站副站长王洪立:
从经济效益来讲由过去每亩净增收300元左右,现在变成每亩净增收600到700元左右。
2026年,依托哈尔滨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方正县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寒地小龙虾稻田面积也将由现在的2.1万亩增加至3万亩。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院长董宏伟:
方正县全域富硒水稻,我们也希望在富硒水稻的稻田里生产出更高品质的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