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北信息网 -> 东北

黑土危机:黑土正在变黄土,如不保护,东北黑土地或在50年内消失

时间:2021-03-30 17:28:13

  提到黑土地,大家心里一定有个概念,一般指的是我国东北肥沃的土地,而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一直都是号称“祖国的粮仓”,不过为什么黑土地会变黄呢?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警示呢?防微杜渐是非常必要的!下文将进行重点剖析!

  2021年2月4日在《科技日报》有一篇“关于如何避免黑土地变黄土地的耕作方式”,正因为这篇文章,让“黑土变黄”的话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当然,很多人并不知道,黑土地变黄其实是一个潜在的危机!正因为这个危机,将给13亿人带来新的粮食危机。

  为什么是黑土地?

  众所周知,我国北方有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因为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土壤腐殖质分解慢,所以就呈现出黑色,所以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黑土地。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平原。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而黄土主要在黄河流域,可以按照需水量选择土地种植,黑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黄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红土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红薯、辣椒等。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有13亿多人口,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有多大,中国人民能不能养活自己,中国将如何发展粮食生产,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现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客观上具备诸多有利因素。根据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其他发展条件,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据2020年12月10日国家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565万吨(113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61674万吨(12335亿斤),比2019年增加304万吨(61亿斤),增长0.5%。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总产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43%!

  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简称为东北。东北地区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很大,东北西部蒙东5盟市各大草原以畜牧业为主。

  同时,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从小学的课本里就知道,东北被誉为是我国的粮仓,半个世纪的时间东北从北大荒蜕变到北大仓,而原来的这片北大荒却是一片宝贵的土地,是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因此也就形成了肥沃的黑土层,这种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勤劳的东北人民将这里开辟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粮仓,这就是北大仓的来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垦,这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人称“北大仓”。“北大仓”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占全球黑土区总面积的1/5。

黑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黑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全球黑土分布

  黑土是一种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黑土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分布面积较大。中国的黑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中部及东部的波状起伏台地、三江平原的森林草甸和草甸草原地区。耕地面积约1000万公顷,为重要商品粮(豆)基地,本区尚有可垦荒地约330万公顷。而我国东北黑土区面积大约为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了32万平方千米,东北黑土地面积与利用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近年来,据相关检测,我国东北黑土土质下降非常明显,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大量消耗黑土,部分地区的黑土厚度从开垦初期的1米左右下降到了0.2~0.3米,这也就是科学界所说的黑土地变黄,如果不再加强保护措施,50年内黑土将会消耗殆尽,后果不堪设想。

  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2019年4月19日,一场大风席卷黑土地后的场景,漫天风沙飞舞,天体昏黄一片,俨然一副沙尘暴来临的迹象。黑土地上的沙尘暴,这不是开玩笑么,当年这是绝对看不到的现象。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保护东北黑土,势在必行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2020年7月29日,农业中国刊文,介绍了如何保护黑土地的方法以及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称,自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黑土以来,东北黑土高强度利用,黑土层每年平均减少1厘米,现在只剩下0.4米~0.6米!如果不加以保护,半个世纪后,我国的东北黑土将彻底消失!

  在对待黑土变黄的问题上,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政策性的保护,以期达到预想的保护效果:

  20201年2月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监测显示,连续5年实施保护性耕作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10年后增加21%,15年后增加52%。东北地区监测显示,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田扬尘35%以上,减少地表径流40%至80%

写在最后

  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在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一定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当然,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垦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要防护得当,我们坚信,东北黑土地“消失的危机”不会那么早到来!

来源: 吾天说事  作者:   编辑: 余仁俊
  • 商贸
  • 独家
  • 娱乐
  • 体育
  • 健康
  • 文化
东北地区有大雪和强降温 华北黄
东北地区有大雪和强降温 华北黄

黑土危机:黑土正在变黄土,如不保护,东北黑土

保定蠡县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保定蠡县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独家曝中国电信新成立一家新公司 实际以电信云计算分

凝心聚力 国美全面发力娱乐化零售新
凝心聚力 国美全面发力娱乐化零售新

两天时间,32家娱乐场所,5万多步 只为在“仙气”缭

阳光体育 快乐成长
阳光体育 快乐成长

预见2021:《中国体育赛事行业全景图谱》(附发展现状

央视网评|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
央视网评|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

解锁“科技”与“健康” 2021首场“校企双进”“医”

《非常英雄救世奇缘》全球发售 传递
《非常英雄救世奇缘》全球发售 传递

王景武调研检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