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北信息网 -> 财经

人民e财经专访刘尚希 :2021,经济工作这么干!

时间:2021-01-06 18:23:56

  导言: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宏观政策的定调都备受关注。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做客由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和全国党媒信息平台共同打造的融媒体访谈栏目“人民e财经”,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主持人: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宏观政策的定调都备受关注。2021年,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持力度。刘院长,您认为宏观政策有哪些新的内涵和看点?

  刘尚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宏观政策作了明确的安排,我觉得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不急转弯”。因为经济政策都是阶段性的安排,现在经济复苏,大家都在关注明年的政策走向,会不会立马就退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阶段性的政策安排肯定是要退出的,但是退不能是断崖式的退,要逐步地退、平缓地退,这也是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从这点来看,我觉得这对改善预期、引导预期和稳定预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主持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21年会有哪些主要的抓手和主要的看点?

  刘尚希:财政政策这次实际上作了很多明确的新的表述。有的表述尽管跟以前一样,但是也赋与了新的内涵。

  比如提质增效,怎么去理解这个提质增效呢?仅仅是花好钱、用好钱,不足以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我认为既要看到钱,还要看到政,这个政指的是政策。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表现在怎么样去转化为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怎么去引导市场的预期。如果说企业看不清楚,觉得这个预期很模煳,他的行动就会犹豫不决。所以,从这点来看,财政政策不仅要把钱花好,更重要的是让这个政策转换为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我觉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减税降费,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但是今年变成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这样一个变化体现了什么样的政策意图?

  刘尚希:减税降费,今年的力度比去年还要大。我们连续几年来看,减税降费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今年因为疫情突发,我们要强有力地对冲疫情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就必须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除了力度比往年更大以外,还有一点和往年不同的地方,就是今年税和费的关系上发生了一个变化。今年降费更是唱主角,降费的规模大概是占2/3;降税大概占1/3。

  所以,到明年肯定还会延续这么一个基调,是更加强调完善减税降费。这 “完善”二字,更多的是以改革的方式、改革的办法去完善,通过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税收制度,从这些方面来实现减税降费。

  主持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需要高超的宏观调控的智慧。刘院长,您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了您讲的改革的这方面要加力,具体的有哪些可以预期的新的政策?

  刘尚希:从财政政策方面来说,就是强调积极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保持支出强度这句话很短,但是蕴含着明年财政政策在赤字债务安排上将保持适度的规模,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还有,积极财政政策强调要主动作为。对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调节分配等方面,财政应该怎么样主动作为。支持科技创新,当然离不开钱;但是仅仅有钱,科技创新不一定出得来。

  主持人: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也要到位。

  刘尚希:相应的体制机制、激励机制怎么形成,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的问题,形成内生的动力,我觉得这个是至关重要。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的合作,还是存在着一些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面的障碍,通过财政的科技投入,来推动科技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觉得这也是体现了主动作为。

  再比如调整经济结构,怎么去理解经济结构呢?通常的理解,经济结构就是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在地方上经常听到,我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三产业比重提高了,好象这样经济结构就优化了。其实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是体现在竞争力上。所以,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我觉得瞄准怎么样提升附加值。要在这方面做文章。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今年的财政政策仍然会保持一个比较强的支持力度,市场也认为流动性会比较宽裕。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您认为怎么样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哪些要点?

  刘尚希: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可能首先是宏观杠杆率的问题,市场上也非常关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就是要保持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从GDP的角度来说,怎么样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我觉得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杠杆率反映的是金融资源的效率。如果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了,杠杆率就要下来了。只有提高效率以后,杠杆率才能够稳步地下降,这样才能把恢复经济、防范风险有机统一起来。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就是更加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问题。我们今天怎么做,明年怎么迈步,“十四五”怎么开局,都体现出战略性视野和前瞻性考虑。

  主持人:这也是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做长期的战略安排。

  主持人:会议提出的第三项任务,就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刘院长您认为,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是什么样?为什么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刘尚希: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有两点,一个是更高水平,一个是动态。更高就是说,供给的规模不断扩大,需求的水平不断提升,相互形成一个正反馈,水平就不断地提升。供需之间形成正反馈,就意味着我们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发展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发展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们讲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供给需求之间的正反馈,形成不断推动经济往高走的态势。

  但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是动态的。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是相互反馈的关系。这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比如手机,现在是智能手机,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挺好,大家都喜欢,这就是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这点来说,供给是可以创造需求的,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主持人: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关键是什么?

  刘尚希:这就扣到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上来了。为什么说扩大内需是个战略基点呢?从1998年我们就提出来扩大内需,后来也一直在强调,这说明扩大内需不是一个短期之内就可以做到的。

  这里面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国民消费力包括两块,一块是私人消费,一块是公共消费。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块合成了国民消费力。私人消费这一块,要看老百姓有没有钱来消费,是不是大家都有钱来消费,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的就是这个。

  扩大内需,还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让低收入者变为中等收入者,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群体。怎样让低收入变为中等收入呢?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改善就业、创业的条件,提升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劳动技能等。我们只有现在着手,若干年以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要提前布局,提前采取有力的措施。

  主持人:这次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刘院长,您怎么理解需求侧管理?

  刘尚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需求侧管理,我觉得实际上也是离不开改革,要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来加强需求的管理。

  主持人:这次会议也提出要有序取消限制购买消费的一些做法、一些政策。

  刘尚希:过去需求侧的管理,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是当做一个短期的概念去看的,主要是通过宏观政策去刺激需求和扩大需求。这次更多的是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结合来看,需求侧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主持人:不是一个刺激的问题。

  刘尚希:不是简单的拿政策刺激的问题,而是解决消费扩大过程当中,需求与供给形成反馈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堵点、一些难点、一些痛点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刚才说到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公共消费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的,比如说教育、医疗、养老、优育,孩子上学的问题,上幼儿园的问题,因为资源紧张家长要特别操心。公共消费这块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我们把公共消费适当地扩大,并且质量提升了,是能带动居民消费的,也就是对私人的消费有一个促进和带动的关系。

  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公共消费还有一个特点,能提高整个社会消费的品质。如果在教育、养老、医疗、优育方面,大家都觉得很轻松了,生活质量也就提升了。

  还有一个是怎么样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怎么加强对这些消费品、消费服务的质量的监管,我觉得这也是提升消费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主持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刘院长,您认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怎样的局面?怎样促进改革和开放之间的相互促进?

  刘尚希:改革和开放是相互促进的。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有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就能更好地推动国内的改革。而国内的改革越是深化,开放的水平、开放的程度也就越高。

  构建新发展格局,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不断地上台阶、上水平。比如我们的外循环,只有高水平的开放,外循环才是更有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内循环。而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内循环更有效率了,就能更好地促进产品的出口,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

  所以,改革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双循环相互促进,它也是内在关联在一起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要开好局、迈好步,必须在对外的开放方面,从过去传统的要素的对外开放,向基于规则的对外开放迈进。以后的开放更多是基于规则,就是强调法治化、国际化,当然还离不开市场化。我觉得这“三化”作为基础,就有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强调规则,不是说简单地和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而是我们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全球规则和秩序的构建,其实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我们要对接更高水平的区域的协定,我们加入了RCEP,这次强调要积极谋划和参与更高水平的区域的合作,这体现了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主持人:刘院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其中特别提到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的问题,为什么把种子问题提高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刘尚希:种子的问题,就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我们过去重视的是土地,土地当然至关重要了。如果土地没有了,粮食从何而来呢?不能在天上长呀!但现在种子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育种方面的技术我们不能跟进的话,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产量要提升是有限的,要提升粮食的质量、品质以及产量,实际上这都依赖于种子。从战略上来讲,这也是关键技术。育种的技术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头,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把饭碗捧在自己手里,饭碗的质量怎么样很重要。

  刘尚希:饭碗捧在自己手里头,一个是数量的问题,能装多少饭;另外是品质的问题。所以,要真正的把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要靠科技来支撑,所以要提前布局,在战略上要进行部署,这是很有前瞻性的。种子的问题至关重要,是真正国计民生的大事。

  从广义上去理解种子的问题,还应该包括蔬菜,应该还包括水果的改进和改良,这些也是与种子有关系的。我觉得应该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一个广义的种子的含义,我觉得这样更加全面。

  主持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8项重点任务的清单,有很多新的变化。您认为这样新的安排体现了我们什么样的政策意图?

  刘尚希: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风险前瞻性的考虑,更加注重从中长期来考虑当前的问题。以前是注重明年的预算安排,现在更多不仅仅是考虑明年,而是要考虑明年以及以后这些工作。所以,重点任务不仅仅是明年的事,还有以后要长期坚持要做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更加凸显了中长期的考虑,更加凸显了对风险的前瞻性的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对风险的预见和预判的能力。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风险的预见和预判的能力。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编辑: 余仁俊
  • 商贸
  • 独家
  • 娱乐
  • 体育
  • 健康
  • 文化
办理一个案子 保护一众文物
办理一个案子 保护一众文物

翻车的东北辛巴和他的学徒们

咪咕阅读积极探索网络文学影视I
咪咕阅读积极探索网络文学影视I

咪咕阅读积极探索网络文学影视IP联动,独家上线《人

单亲妈妈承认碰瓷岳云鹏暗示是受人指
单亲妈妈承认碰瓷岳云鹏暗示是受人指

周星驰与前女友案进入尾声 双方总结陈词曝光

CBA官宣:新赛季俱乐部标识再升级 五
CBA官宣:新赛季俱乐部标识再升级 五

女子排超季军争夺战 上海1:0领先广东

肝硬化营养疗法 八大原则要记牢
肝硬化营养疗法 八大原则要记牢

河南濮阳一份进口冷冻带鱼样本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话剧《雁儿飞飞》参演广东省艺术节
话剧《雁儿飞飞》参演广东省艺术节

"太极拳""送王船"列入人类非物